在OKR的实际研讨场景中,主持人往往同时兼任团队管理者的角色。而参与者在内心中更加看重其团队管理者的角色,忽略其主持人的角色,以下属的姿态来思考和发言,从而影响研讨的开放性和创新性,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?
建议在研讨开始前,主持人与团队成员明确好自己有两个角色:一是引导者-主持人的角色;二是团队管理者。主持人的角色是要引导成员按流程进行研讨、激发参与、收集信息、共同分析、达成共识;而团队管理者,既要分享和贡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,在必要时做出相应的决策,承担决策的责任。
那么,什么是“必要时”呢?当大家用共创的方法来进行研讨和决策时,只要主持人引导得当,在通常情况下团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。但在少数情况下团队决策可能会偏颇;一是关键信息缺失;二是群体“失聪”。这时,管理者的角色可能需要适时出现,给与更多的补充和解释,做出决策并让大家理解其缘由。
这个时候,管理者可以运用“帽子戏法”,可以这样讲:现在,我要摘下主持人的麦子,带上TL的帽子,我来补充一下信息。我是这样认为的......分享完毕并回答团队成员的提问。然后,再回到主持人的角色,可以这样讲“我现在回到主持人的角色,那个家伙-TL消失了”。主持人继续主持研讨会议。即使这样,团队成员也可能一头雾水。这时,真正的管理者角色会更加视觉化、更有帮助。其带上“帽子”是主持人,摘下“帽子”是团队管理者。
基于此,在引导过程中关于主持人的心态,笔者给出以下几个关键词,以表达这个角色的内在状态。
1、开放。主持人给每个人以平等发言的机会,接纳不同的意见,相信好的决策始于不同的观点,引导成员彼此开放,共同“延迟判断”以激发出多元化的观点。
2、中立。在个人和他人观点之间,在各方观点之间,主持人能够以中立的姿态来进行探讨,暂缓评论、激发对话,不能以品势的刻板印象来贴标签,影响各方的表达力。
3、信任。主持人相信团队成员的智慧,相信团队能够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,相信他们有想法只是没有讲出来,把团队成员当成议题的主人,相信并激发成员的意愿和智慧。
4、责任。主持人对大家的参与度和研讨的产出承担自己的责任,主持人要时刻问自己一个问题:我需要怎么做、怎么说、他们才愿意参与、愿意承担、愿意执行呢?而不是批评、质疑、不信任大家。无论任何负面的言语或肢体表达,还是内心的独白、都会使局面变得更糟糕。